球例規定,乒乓球板膠皮,必需為一面紅色、一面黑色,不得相同。許多球友會問,為何如此?紅、黑兩面有何不同?為何是此兩色?原因關乎乒乓一段有趣之小歷史。
紅、黑膠皮,性能並無特別,沒有不同,所有型號的套膠,均備此兩種顏色,任君選擇,就像時裝的色款一樣。ITTF(國際乒聯)之所以選擇此兩色,而非黃、綠等其它顏色,其考量是清晰易看,容易區分,色調亦取深沉,用意是令眼睛舒服,乒乓是世上最高速的球類運動,得時刻緊盯對手的球拍和來球,以此遷就球員。
其實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前,乒乓球板膠皮是可以兩面顏色一樣的。那是仍是三十八毫米的小球年代,世界球壇流行多種膠皮、多樣打法,如正膠、防弧圈、長膠和生膠等。這些膠皮的性能,跟現時獨沽一味的反膠,大異其趣,例如防弧圈和長膠,同是一板搓球,用於反膠是下旋,施諸它們卻是無「西」,球易飛出界或半天高。
現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的蔡振華,當時仍是國家隊代表,受制於讓路傳統,曾獲兩屆世界乒乓球標錦賽男單亞軍,以利用兩面膠皮顏色相同,性能卻大異的打法見稱,乃當中之佼佼者。
他持橫拍,反手膠皮是防弧圈,以同樣動作發球,但頻頻快速轉動乒乓球板,因兩面均是黑色,對手無從分辨,當球觸板時,更跺足遮掩聲音,連些微線索也掩蓋掉。以中國隊的發球技術,加上膠皮顏色的掩護,接發球的難度有多大,可想而知。
那時歐洲的頂尖球員們,包括迄今仍公認為世界乒乓球王的屈拿(大陸譯瓦爾德內爾),根本連發球也接不了,球不是掉落網底,便是直飛界外,叫苦連天。ITTF遂由一九八五年的世界乒乓球標錦賽起,改為採用現時紅、黑兩色的規則。
唐人、亞洲球員特別喜歡鑽營這種技倆。平心而論,這確是跟乒乓球技術無大關係,太「奸茅」了些。ITTF此早年的器材改動,是少有合乎情理的一次。
閣下贊成乒乓球板的膠皮,兩面不同顏色嗎?
This is reasonable.
可惜ITTF之後的措施,似不怎麼合情理了。
贊成
不講技術的話,也不好玩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