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升學選校季節,總有報道名校競爭怎樣激烈,家長如何各出奇謀,如租用校網地址、送子女學習大量體藝技能、取得無數活動證書……等,不禁憶起作為乒乓球教練,自己的一段中學選校的小經歷,現在說來,恐無人相信。
初中時在銀禧體育中心(咸豐年舊名,現稱香港體育學院)練習乒乓球。某天,球場內忽然多了一個陌生男子的面孔。此名大漢體格魁梧,虎背熊腰,架着太陽眼鏡,雙手交疊胸前,站在圍板旁邊,跟教練一起觀看我們訓練,不時交頭接耳,談了一整天。心裏不禁猜測:「莫非是新來的教練?」
一天的練習結束後,眾人如常在更衣室歇息聊天。教練徐徐進來,如常點着香煙,吞雲吐霧起來。忽然滿臉笑容地問:「你們誰想去XX讀書?」本來喧鬧的更衣室,頓時鴉雀無聲。
XX!那不是每年會考放榜時,電視新聞報道都會訪問,有多少個十優狀元,有何讀書心得,全港知名的那間老牌名校嗎?我們只要點一下頭,就可以去那裏讀書?眾師兄弟面面相覷,疑魂甫定後,更衣室又再哄動起來,七嘴八舌,向教練問個不停。
原來那位神秘人並非乒乓球教練,而是該名校的體育主任,前來「揀蟀」,物色主力,壯大乒乓球校隊。此種做法,在教育局促使學校間互相競爭收生之政策下,現今已成公開秘密,爭相仿效,然而在當年甚為罕見,全港只有屈指可數的一、兩間名校,會藉此提升校譽。
出人意表的是,熱鬧過後,眾師兄弟竟無一人願去,教練也大感愕然!原因有二。我們那年代純情得很,自知成績與該名校的收生標準相去太遠,單靠乒乓球技術入讀,覺得不馨香。此外,如果入讀,成績肯定是倒數的名列前茅,程度難以追上,不若留在現時的屋邨學校,開心快活也。
就是這樣,該名校給我們拒絕「取錄」了。若換了是 閣下,又會如何抉擇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