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膠打法,乒乓怪客,如何令人叫苦連天?

2021-04-10 03:00 pm    瀏覽次數 : 5681

       一直以來,長膠打法乃乒乓球壇之一路怪客,老嫗可憑此把年輕好手弄得暈頭轉向,狼狽不堪;小孩可持之取勝大人,動彈不得。為何它有這般能耐?

初遇長膠,喪膽而回

       顧名思義,長膠之膠粒較長身,一般正膠或反膠之膠粒高度約〇‧八至一毫米,長膠粒約為一‧五至一‧七,朝外、軟身,結構與別不同。它不吃旋轉,旋轉多厲害的發球及弧圈球,它輕輕一碰,就可輕鬆化解,兼且弧線低沉,飄忽不定,教人難以捉摸。

       最要命者,其全然顛倒慣常反膠的旋轉規律,明白是搓下旋回球,過來卻變成上旋,清楚是推撥過來的,接下卻竟然是沉重下旋。首次對上的話,即使一身功夫,打過比賽,也勢必慘敗而回,兼且糊裡糊塗,不明不白,就像自己從來不懂打球似的,令人喪膽。

各路長膠打法

       長膠打法以防守為主。許多大陸網頁,把長膠技術細分至十多廿種,其實長膠本身不能產生旋轉,是以技術變化也不多,大可先理解為以下主要四種:閘、拱、撇和削。其它諸如刮、彈、擠、抹......之類,皆是略微變化之細分矣。

 

長膠,長膠打法

(圖片取自:tabletennisdaily.com)

 

       閘(大陸稱作「磕」)球乃最簡易常用之打法,特別是化解來勢凌厲的攻勢、上旋等,球拍往下一封,把強勁的弧圈球變成又低又沉的重下旋,難受得很。拱是向前上方短促加力,回球突然加速衝前,復轉曲墜,防不勝防。撇則是觸球時斗然向右側加力,令回球去勢更為飄忽難料,打亂對方節奏。 

       防守型的長膠打法,高手必然格外著重轉拍,充份利用另一面反膠,以兩種旋轉球速大相徑庭的性能擾亂對手。長膠防禦干擾,製造機會,反膠伺機遽下殺手。香港之第一代乒乓孖寶齊寶華,用的亦是直板長膠,便屬此一類型。

       此三種均是近枱技術,削球則是長膠離枱之另一打法大類,待猛烈的弧圈球下跌時,遠遠削返低沉回球,靜候對方犯錯。六十年代的男子、以及七、八十年代的女子,不少世界錦標賽單打冠軍皆是削球手,近代好手則有朱世赫。

進攻型「中長膠」

       另有一類進攻型長膠打法,所用膠粒比防守型的略短一些,稱作「中長膠」,配合較厚或硬身海綿,增強彈力,令回球速度加快,可使挑、彈、打等攻擊技術,性能風格介乎於防守型長膠及生膠之間,時而飄忽低沉,時而迅猛突擊,令對手無所適從。然而攻力提升的同時,旋轉變化差異,回球浮移莫測等特性自相對減弱,是為取捨。

 

長膠,長膠打法

(圖片取自:luoow.com)

 

       八十年代所向無敵的女球王鄧亞萍、退役不久的福原愛,以及近年備受注目的新秀何卓佳,均屬此一類型。何卓佳出道前,在國家隊裡當陪練,便是專責模仿福原愛之打法。唯近見有外國廠家將此歸類統稱長膠,性能實有所不同。

慘遭國際乒聯淘汰

       其實相比起八、九十年代,現時長膠的怪異性能已大為削弱,那時的回球遠為飄忽低沉。在一九九九年,國際乒聯修改球例,限制膠粒高度與正徑之比例,不得多於一比一•一,幾已等同廢止長膠。再加上膠粒平均分布密度,每平方厘米須在十至三十顆之間,膠面不得自行加工處理,以及大球政策,趕盡殺絕,是以其後世界一級好手中,長膠打法逐漸淘汰。

       可是在業餘球圈,長膠仍大有可為,特別受中年、長者等歡迎,因其相對簡單易用,借力打力,以柔制剛之故。未經特別訓練,面對長膠實難以破解。有興趣來一場長膠大戰嗎?

 


(不會公開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