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京奧運乒乓球團體新賽制,改變利弊全剖析
今屆東京奧運乒乓球團體賽,將採用新賽制,仍是五場三勝,四場單打,一場雙打,每場五局三勝十一分,唯出場次序不同,對排陣頗有影響。
前兩屆奧運乒乓球團體賽制
欲知新制,宜先看舊。舊制於二○○八年北京奧運起用,亦是首度設立乒乓球團體項目,祇用了兩屆。當時特別之處,是在第三場加插雙打,以及臨場排陣。
印象中,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亦有一段短時期,在第三場加插雙打。唯奧運制容許在首兩場單打比賽結束後,方决定第三場的雙打人選,同時有幾分鐘的小休,而此亦决定餘下兩場單打賽事之人選。
舊奧運乒乓球團體賽制
主隊 | 客隊 | |
第一場 | A | X |
第二場 | B | Y |
第三場 | C + A或B | Z + X或Y |
第四場 | A或B (雙打無出場者) | Z |
第五場 | C | X或Y(雙打無出場者) |
乒乓球團體賽排陣,從來在開賽前决定每場上陣人選,此奧運制有其新意。理論上說,教練可在看過頭兩場單打選手之臨場表現,方决定派出誰人出戰餘下之單、雙打,多了見機行事之彈性。
此外,通常團體比賽之排陣規則設計,雙方第一主力會於關鍵時刻對壘,一較高下,所謂好戲在後頭,但在此制下,雙方第一主力有機會避開不碰,直至賽事完場亦緣慳一面的。
(圖片取自:chinadailyhk.com)
在實際運作上,其實要運用到此賽制容許之臨場排陣彈性,殊不容易。球員狀態和發揮確是會有起有落,但因第三場是雙打,大大限制了用人變化。通常同一球員,會試配三、兩對雙打拍檔,試好之後就祇集中練習一個組合,少有球隊具足夠人選及時間,練好幾套雙打組合,以備不時之需的。
更多的情況是,球員間實力不平均,單打人選已捉襟見肘,幾成「梗局」,遑論變化配搭了。老牌勁旅德國男隊便是好例子,奧查洛夫不擅雙打,而祇有他跟波爾具實力單打上陣,再難變通。
此奧運制雖有噱頭,但頗為繁複,得不償失。心水清者不難看出,加插雙打、臨時排陣等諸種無關實力的做法,目的不外是增加偶然元素,提高出冷門的機會,畢竟中國隊太難贏了。從倫敦奧運開始的先擧行單打項目,後方進行團體作法,亦是起出於此,傳統先團體,後單項之安排,合情合理得多。
(圖片取自:nytimes.com)
東京奧運乒乓球團體新賽制
瞭解前事後,再來看今屆東京奧運乒乓球團體賽新制,曾於二○一八年的倫敦世界盃乒乓球團體賽試用。新制之改變有三── 一、雙打搬上首場;二、雙方第一主力提早於次場對壘;三、取消臨場排陣和小休,所有場次之上陣人選,在開賽前决定。
新奧運乒乓球團體賽制
主隊 | 客隊 | |
第一場 | B + C | Y + Z |
第二場 | A | X |
第三場 | C | Z |
第四場 | A | Y |
第五場 | B | X |
新制之下,雙打更形重要,先拔頭籌者得佔先機。最重要之兩場單打皆率先上演,雙方第一主力於次場對陣,第二主力於第三場碰頭,最後兩場分別是第一主力對實力較遜的第三主力,反而第一主力跟第二主力卻是無緣較量。
觀賞上不免有點頭重尾輕,頗有頭三場定勝負之感,除非兩隊共六人之實力皆頗為平均,否則後尾兩場恐怕會有點冷場了。為了遷就加插雙打,犧牲了第一主力跟第二主力之對壘,未必值得。臨場排陣和小休等繁瑣花俏,華而不實之安排,早該取消了。
(圖片取自:ittf.com)
以競技及觀賞角度而論,其實新舊奧運制,皆不如以往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之新史屈靈盃賽制,或有雙打之哥比倫盃賽制來得簡潔合理,緩緊有致,雙方正、副主將先行交手,再由第一主力對壘,奠定勝局。祇是為改而改,新就是好,已是國際乒聯之作風,以及現今潮流矣。
新史屈靈盃賽制
主隊 | 客隊 | |
第一場 | A | X |
第二場 | B | Y |
第三場 | C | Z |
第四場 | A | Y |
第五場 | B | X |
哥比倫盃團體賽制
主隊 | 客隊 | |
第一場 | A | X |
第二場 | B | Y |
第三場 | 雙打(由原二人,或另外兩人均可) | |
第四場 | A | Y |
第五場 | B | X |
順帶一提,今屆奧運首度增設乒乓球混雙項目,每隊祇許派出一對組合爭逐,相當刺激。
你又喜歡哪一種賽制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