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乒乓球板之三大美麗誤會

2020-06-15 11:00 am    瀏覽次數 : 2494

       打球之人對乒乓球板和套膠有所認識,瞭解其大致分類及性能特點,挑選配撘適合自身打法的心頭好,不單有助技術發揮,亦不失為一種樂趣。然而好些事情非乒乓球拍所能做到,以下是對其之三大美麗誤會。 

乒乓球板代替不了訓練

        一、「技術停滯不前,總是差一點點勝不了老對手,換個球拍彌補一下就可以了。」許多球迷,甚至年輕一輩的乒乓球教練,均抱有種觀念,拉弧圈球質量不夠嗎?老是在平分球僅負對方嗎?不去找尋動作戰術上的紕漏,卻去研究器材廠商的型號目錄,寄望花錢買一塊新球板可把問題解決。

       其實球板不能代替訓練,正如換了一部馬力強勁的跑車後,直路衝刺無疑是快速了,但駕駛技術沒有相應提升的話,在最後直路之前的彎位,往往已失控撞壆了。新球板或會有助某一種回球的發揮,但實際球賽中要應付的卻是多種情況,一加之後常常是一減,甚至多減,得不償失。跟老對手的程度,那怕祇是一分球的差距,恐怕也非換新球板所能解決的。

 

乒乓球板,乒乓球,乒乓

(圖片鳴謝:Aktiv I Oslo.no, flickr)

 

代表球技程度的,是表現而非球板

        二、「球板等級之高低,代表球技程度之高下。」高手的確不會使用初、中級別的球拍,但這並不表示採用高級球板者,球技就會變成高手。選擇乒乓球板,重點在於是否合適,能否駕馭,高手都懂得挑選性能配合自己打法特點的球拍。

       越級使用超出自己程度的球拍,絕非好事,就像初中學生讀大學生的課本,揠苗助長,徒感吃力,難以吸收,對於初學者來說,更是學壞手的災難。使用適合自己程度的球板,待技術提升了才逐級轉換,循序漸進,方為上策。

鑽研板膠型號,不如用心於技術

        三、「苦心鑽研不同牌子板膠的配撘,定會找出最佳組合,球技大進!」板膠型號層出不窮,但變化因素並不太多,來去不外是底板軟硬、澀性、黏性套膠等取捨,不難試出大方向,型號之間的差別也不大。與其花費精神辨別產品間之細小性能差異,把時間放在改善技術划算得多。不信的話,儘管拿著你精心配置的球板,找老對手打上一場,看分數有何變化?

        再好的乒乓球板也祇能幫助發揮,打球的主角是你自己,並非球拍也。

 

留言 (2)

(不會公開)
Peter Tang 2021 Aug 14 03:59 am 換新拍後要磨合適應,學習新拍的脾性。我上次換膠(沒有換板),換了較薄的快攻膠,一時不能適應那低弧線。不過它出球較快,熟習後很多時候不用多想,直接把球抽回去就行,挺爽呢。
張教練 2022 Jun 06 11:29 pm 是也,就像穿新鞋一樣,需要一點時間習慣,合適便好。
(或許是網誌史上最久的回覆。請諒!:$)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