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之黃金戰術──發球搶攻,發揮精髓三要點

乒乓球戰術之黃金法則,乃發球搶攻,為最基本,亦至重要一項。顧名思義,它由發球、對方接發球、及後自己起板進攻三環節組成,亦稱「前三板」。每名球手必須通曉,稍具基礎也可應用。

發球搶攻,由中國隊在七十年代發明,迄今仍是首要戰術。其時歐洲球手當道,他們身型高大,手長腳長,站位遠枱,橫拍兩面拉弧圈球,如同網球底線抽擊,來球力量大、上旋強、扳數多,握直拍之亞洲人身型較瘦小,難以招架。中國隊遂想出對策,捨棄跟歐洲人鬥來回板數相持,改而速戰速决,於前三板制勝。

 

乒乓球之黃金戰術──發球搶攻,充份發揮三要點 (Image courtesy of Remy Gros at Flickr)

乒乓球之黃金戰術──發球搶攻,充份發揮三要點
(Image courtesy of Remy Gros at Flickr)

 

首先是苦練高水準發球,旋轉強、落點巧、變化多,最理想是直接得分,省時省力,此乃第一板。即使對方能回接,亦易出高而慢之機會球,此乃第二板。中國隊即把握機會,全力扣殺,了斷得分,免卻夜長夢多,此乃第三板。歐洲人縱使體力再強,旋轉再猛、板數再多,亦苦無用武之地。中國隊的策略,睿智聰明,藉此展開了連續稱霸乒乓球壇近廿年之盛世。

發球搶攻戰術欲得其精髓,需三點配合。首先進攻意識要凶,利用對方此最為被動脆弱之時刻,全神貫注,捕捉時機,一劍封喉,否則放虎歸山。此外,發球技術要精,令對手難以安全過渡,否則製造不了機會,欲攻無從。再者,進攻能力要強,回球稍高,即發力扣殺,對手接發球之壓力,可想而知。

擧個簡單例子,以下是馬龍其中一個常用之發球搶攻戰術:正手發快長側上旋斜線,到對方反手大角,誘使其順勢撥回斜線到自己反手,預先側身走位,以正手發力殺直線。

閣下又會如何替自己,組織合適的發球搶攻戰術呢?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技術打法 and tagged , ,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本篇文章引用網址:



9 Responses to 乒乓球之黃金戰術──發球搶攻,發揮精髓三要點

  1. Peter Tang says:

    張教練,可否繼續請教關於發球:在現今11分制下,球手每輪發兩次,戰術上也許是下旋加不轉,或相反,或兩款發球一樣,玩心理戰,務求要對手永遠「估估下」地接發 (至少我是如此)。

    那麼以前21分制,每輪要發五次,戰術上跟現在有否分別?一局的後半段 (約15分後),發球次數多了,對手接發已變成熟手技工,發球威力豈不大減?球手總不會在一局裏便把各式發球絕招全部展露吧?

    謝謝指教!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Peter兄:
      姍姍遲覆,抱歉得很!
      聊天耳,別客氣。很好的問題,待我回想一下……
      兄台發球之戰術運用甚有心得,此意識十分重要。這原則在新舊制同樣要緊。只是在舊制,質量及變化要求更高,因如兄台所言,較多機會接熟也。此外,較多時間試探和佈局,嘗試不同戰術組合。相對新制,確可留一、兩手在尾局時用。新制則像打「刁士」,甫上場便要拼命「湧」,無甚調較可言。
      兄台怎看呢?

      • Peter Tang says:

        張教練,沒關係,放假也是很重要的!

        之所以有此一問,是因為間中與球友們會懷舊一下,來局21分。不過也許要配搭38mm小球風味才夠正宗!

        我的見解是,21分的發球,那5個發球的出場次序如何安排 – 挺傷腦筋呢。

        說起21分,記得兒時看電視球賽,講波佬說過落後三分是不難追的。現在?落後三分可要了你的命!

        以前打球,當比分到了如15 – 5,16 – 6 ,17 – 7時,我們街童術語謂「炒鴛鴦」,不知教練又沒聽過?不過,隨著21分變11分,石枱變冷氣球館,「炒鴛鴦」早已成了歷史名詞。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廿一分加小球,聽到也想參加呢。
          舊制的發球次序,也是依發球搶攻,發揮最大威力,力求領先為原則,其次是兄
          台所說的不給對手看破。留一手則不必強求,雖然落後六、七分追回是平常事,但畢竟領先三幾分也是好打很多的。
          「炒鴛鴦」、「數鴛鴦」,在下這等石枱街童,怎會不曉?回味無窮也。那時人多的話,也會來十一分呢。

  2. Peter Tang says:

    張教練過獎了,其實只是把球撞擊出去,然後順勢做個下勾動作而已。若想進一步迷惑對手,可以踏地一下,給人一種很凶的感覺。雖簡單,但挺好用的!

    說來,趁聖誕後減價,我也買了一塊Yasaka Mark V,不過膠水仍未收到,挺期待呢。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動作得在嫻熟掌握後,方能得心應手,運用自如。跺腳更是當年國家隊也愛用呢。
      Mark V當年也時在下至愛,確是無出其右的,跟大陸膠的感覺迴然不同。

  3. Peter Tang says:

    張教練新年快樂!

    在我業餘水平中,較常用的是,透過加迷惑動作把不轉球發成像下旋,對手搓高,扣殺。

    還有,在發側下旋中偶爾夾雜一些側上旋,盡量把兩者做相似,對手判斷錯誤便把球搓個老高,有時更直飛出界。

    記得馬琳說過盡量多發短球,這應該是配合他直拍檯內第三板搶攻的風格吧。

Peter Tang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