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藤美誠橫掃朱雨玲、丁寧和劉詩雯奪魁,罕見處不少

今月初擧行之瑞典乒乓球公開賽,年僅十八歲的日本球手伊藤美誠,橫掃整隊中國隊,先後淘汰張薔、劉詩雯、丁寧,决賽更四比○,大敗世界排名第一之朱雨玲,當中罕見之處不少。

勝敗本兵家常事,自日本隊銳意振興多年後,打敗中國隊已非首次,但輸得如斯慘烈,卻是前所未見。在準决賽,丁寧拉球過去,還未回手,伊藤美誠已發力打回來了;第三局丁寧領先十比六,反直輸到尾,連第四局開首,丁寧連失九分;第三局十比九時 教練陳郴叫暫停,但竟手持水樽,無言以對。

 

伊藤美誠橫掃朱雨玲、丁寧和劉詩雯奪魁,罕見處不少(圖片來源:網絡)

伊藤美誠橫掃朱雨玲、丁寧和劉詩雯奪魁,罕見處不少(圖片來源:網絡)

 

到了决賽對朱雨玲,情況更令人震驚!朱雨玲頭三局加起來,僅共取了十一分;整場比賽耗時只廿六分鐘;拉球進攻對伊藤美誠全無威脅,多次被發力打回來;有時甫發球,像第三局八比四時,對方已直接發力殺,打得連球也沾不到;到了第二局五比七時,朱雨玲攤開雙手,百般無奈。更特別者,一向服從的朱雨玲,此場比賽明顯不服教練李隼之指導,在第二局五比二暫停時,更見齟齬,清楚聽見其對教練反唇相稽。以上種種,皆我平生首見。

順帶一提,素聞日本人辦事認真,但不料日本隊的年輕教練場外指導時,竟一邊振臂激勵伊藤美誠,一邊備有筆記紙,低頭讀稿,煞是有趣,亦屬前所未見。

中國女子隊之優勢,向來比男子還要大。伊藤美誠的表現固然如有神助,但既非初次相遇,過往碰頭不少,何以這次慘敗如斯?容後細表。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國際球賽 and tagged , , ,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本篇文章引用網址:



10 Responses to 伊藤美誠橫掃朱雨玲、丁寧和劉詩雯奪魁,罕見處不少

  1. Peter Tang says:

    謝謝教練介紹,我也看了伊藤美誠對朱雨玲這場。伊藤的反手彈擊非常順手,正手進攻像拍烏蠅般,朱雨玲根本撲不來。伊藤偶爾正手拉一下弧圈,朱雨玲又好像適應不及,接不住。

    反手生膠打法都不是什麽新事物,中國隊一直輸到第四場都找不到對應戰術?

    伊藤也許在想,通往乒乓冠軍的路上,盡是中國人!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所言極是,看球數十年前所未見,生膠以往在省隊已不知多少,現時中國隊裡自己也有新人是這種打法,像姓何的。
      對,全然不知應變,方最耐人尋味,一點不像中國隊,下趟敝誌正擬探討此問題。
      女子現時,想只屬中日爭霸,韓台等似皆無人耳。

      • Peter Tang says:

        嗯,記得當年王濤就是反手生膠的悍將,我們香港有唐鵬。若這打法能再流行起來就好了,起碼不用來來去去都是看橫拍兩面反膠。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對啊。王濤頂著肚腩,快攻一絕!現時的弧圈快攻對壘,要在女子方得勉強重現,但總算能見到兩種不同節奏,比很多男子比賽都好看呢。

  2. gary says:

    其實劉詩雯懂伊藤,不斷餵側旋過去,生膠會比較易失誤。其他都是上旋過去,那就很好彈啦……奇怪是伊藤完全無視丁寧發球,其他中國女隊都一樣,好像很熟悉似的……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劉詩雯那場,恕暫只看了一局,她弧圈型打法,按理是較合適的。
      所言甚是,幾個都給上旋,還屢屢餵正反手,使伊藤像練波一般任打。年中時張本智和勝馬龍、樊振東時也一樣。對,接發球順手得令人難以置信,朱雨玲多次給直接發力彈穿,隊友也沒那麼容易。不知乒乓球賭波的彩池大嗎?真教人懷疑打假波!?

  3. Aa says:

    伊藤我幾年前就開始留意了,是我第一個乒乓偶像,很喜歡他的近臺快攻打法,正所謂天下武功,無堅不破,唯快不破,加上新球的速度增強,旋轉減弱,相信日後這種打法會越來越多。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幾年前已得兄台垂青?那時她已打得很好嗎?
      在功夫而言,速度與力量比重如何掌握?速度比力量重要很多?
      對,ABS球最利這種打法,女子該有不少人仿效。

      • Aa says:

        2015德國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,她對德國的SOLJA,體型比她大幾個碼有多,但是當時十五歲,身材細小的伊藤居然能夠戰勝,實在讓我感嘆萬分,也是因爲她令我迷上了近臺快攻的打法。
        功夫只是個比喻,我對功夫無甚研究呢。
        我覺得 控制>速度>旋轉,不知教練有何看法呢?

        這裏是那場比賽的影片
        https://www.sportsv.net/articles/12375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多謝賜片!看來像大衛對哥利亞呢。對啊,乒乓之特點之一,在於即使年齡、體型等有大差異,均可對壘較量,不像足籃排網等,有决定影響。
          我對功夫的認識,多來自小時看的龍虎門。
          在下覺控制自是首要,至於旋轉和速度,在小球年代,難分軒輊,遂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打法,分庭抗禮。而現在新球之下,速度明顯先於旋轉矣。

Peter Tang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