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乒乓球為何ITTF方法大謬?足球巨星C朗拿度也愛乒乓?

多年前跟一眾舊同學吃晚飯,適值泰拳熱潮,許多年輕女孩紛紛學習,有見席間大多修讀行銷出身,忽爾興起,問其對推廣乒乓球,使成時髦潮流有何高見,詎料給笑個「面黃」,始料不及。

原來他們覺乒乓球冷門之至,只合小孩,藥石無靈,徒浪費時間!有兩點教我大出意料,一是其想像力之貧乏,就是乏人問津才要推廣嘛;二是銀球給人印象之差劣程度,已知欠佳,惟不知至此。

可曾記否,其實今日炙手可熱,摩登亮麗之健身及馬拉松,在廿多年前未流行時,坊間對之印象,甚或比乒乓猶有過之。那時操練渾身一塊塊賁鼓肌肉,花數小時獨自跑個老遠,普遍覺是「怪胎」所為矣,電影中不時以史泰龍式之大隻佬,赤裸上身作笑料。下圖之舊式健身中心,或能喚起一些記憶。為何前後有此天淵之別?一言以蔽之──形象耳。

 

推廣乒乓球為何ITTF方法大謬?(圖片來源:Wikipedia.org)

推廣乒乓球為何ITTF方法大謬?(圖片來源:Wikipedia.org)

 

現時社會大眾對乒乓球之印象,屬孩童遊戲,多於奧運項目。不少歐美人士告知,西人覺乒乓乃能力較低者之玩意,多屬小孩,或身體受勞損傷患困擾者之選,他們慣於冰天雪地攀山涉水,幾不當銀球是一項運動。

即使香港青少年,到了中學,愛好人數亦銳減。試想一下,年輕人相約初相識之女孩出遊打球,會選乒乓球嗎?在日常生活及電視電影中,都會是網球、羽毛球,甚至壁球,鮮少是乒乓。原因何在?普遍印象,覺球場細小,站著可玩,滴汗不流,根本不似運動也。私意以為,推廣乒乓球之致命傷,正在於此,非關 ITTF (國際乒聯)鎮日沉迷之加大增重球身、一局多少分、排名計分制……等事情。

其實乒乓球可供發揚宣傳之優點眾多,雖則先天所限,難跟足籃網等大項目相比,但亦有條件比現在受歡迎得多,要推廣給辦公室女郎,乒乓總比泰拳容易吧?靈巧、敏捷、快速、爆發力、聰穎、健腦、長壽……等等特色,皆可用作定位宣傳,改變大眾心目中對乒乓之形象。

 

足球巨星C朗拿度也愛乒乓?(圖片來源:Reuters.com)

足球巨星C朗拿度也愛乒乓?(圖片來源:Reuters.com)

 

前陣子才知道,原來足球巨星 C 朗拿度酷愛乒乓,青少年時曾加入乒乓球隊,與後來成為乒乓國家隊的隊友一同練習,迄今仍愛觀看國際乒乓球比賽,為僅次於足球之最大愛好(註)。諸如此類趣聞軼事,ITTF 本來足可大造文章,大肆宣傳,組織公關活動,連以爆發力雄猛無匹見稱之 C 朗亦欣賞有加,正是改變大眾誤解乒乓球為孩童玩意之大好材料。可惜,愚昧的 ITTF 只懂東施效顰,一意埋首模仿網球。

推廣小小銀球,閣下可有良方妙計?

 

 

註:“Table tennis gold means Ronaldo message for Portugal paddlers,” Reuters.com, 17 Jun, 2015.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趣聞雜談 and tagged , , , ,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本篇文章引用網址:



34 Responses to 推廣乒乓球為何ITTF方法大謬?足球巨星C朗拿度也愛乒乓?

  1.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3. T2apac

    多謝張教練的回覆及分享,看到有關利用科技提升乒乓球的觀賞體驗的留言,我想到 T2apac 的出現。看了T2的一些賽事,看到好努力地把包裝成專業的職業賽事(當然不能和NBA , ATP 相比),但覺得是個好嘗試,值得鼓勵。

    高清畫質:慢鏡+分鏡 — 有
    美女球手 Bernadette — 有 (笑)
    新的比賽賽制 — 有
    比賽奬金—对比其他的乒乓波奬金係有進行步,但比較其他職業運動始終係九牛一毛

    不知張教練和網友有没有睇過?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中佬兄言重了,多謝光臨和賞面才是!
      沒有呢,真鄉里!以前匆匆一瞥有個類似的,是否早前星加坡商人擧辦那個?
      剛尋看了一下,果然別開生面,有多項創新嘗試,令人眼前一亮,很吸引呢!兄台覺賽事好看嗎?
      其實於推廣乒乓而言,這類賽事親切有新意,比千篇一律的巡迴賽要好,過多的計分賽,球員不累,觀眾也膩矣。
      望推廣得法,乒乓地位提高,獎金當可改觀也。
      竟然在宣傳網頁見到佩爾森,還有江嘉良!?得閑要細看呢。

      •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    是的,是星加坡舉辦的那個。近有報道全球數一數二的廣告公司电通与T2合資,希望它們在行銷和推廣能夠有一番作為。

        剛想到一個問題,希望張教練能指点一下。有時候覺得,乒乓波球員為什麼在比賽時要自己執波呢?不能好似網球/籃球/足夠球般有球童?或搞点新意,機械執波?或者索性提供多球,免去那執波的時間和動作。

        不知怎的,看見比賽中球員自己執波,就仿佛有種很業餘的感覺,没有職業比賽的味道。

        有時看到當比賽需要換乒乓球的時候,都需要搓球打一陣子才繼續比賽。是什麼原因?難道是球的質量不一至嗎?用多球,在你的意見,球手會感覺到差異而影響比賽嗎?謝謝。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能有優秀廣告公司製作,加上日本國家隊銳意突破,望能由其帶動改善乒乓形象吧。
          別客氣,此問實太妙,剛好是小弟下篇拙文欲談的話題。近月的巡迴賽已學足網球,由拾球童執波了。
          也許兄台慣看網球,遂有此感吧。
          對,是球的質量一致問題。如不介意,請稍待幾天,容在下於下篇貼文中詳談。

    • Aa says:

      我都大鄉里,哈哈
      好似好精彩哦,有點職業聯賽的感覺哦

  2.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2. 專業=小眾?

    專業化並不是的走向小眾玩意,反之透過把技術訊息開放,將大眾拉進來,進而糾正普遍的固有形象和認知。

    踢波都有講波佬,球評家。但乒乓波呢?有幾多評述員能夠由球員的發球,球風,技術打法,以至過去比賽的戰術運用等,給予觀眾資訊?

    大眾看比賽,就只會看到和聽到表面的東西。只看到接失發球,扣殺,出枱对拉;聽到/呼叫好波, 加油等。

    專業的評論和資訊对推廣乒乓波是必需的,刘国樑客串當評述就是好例子和示範,網上一片讚好。我過去聽江嘉良評述,都從中發掘一些要訣。最寶貴的是他們能夠從實戰經驗和技術分柝中,给予有深度的意見。將觀賞比賽帶入另一層次,觀眾自然容易投入,產生興趣。

    *刘国樑的例子也許真的太超現實(笑)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2. 所言又極是。為求觀眾,放棄自身特色,盲目迎合外行,徒本末倒置,妄自菲薄。觀眾看不懂旋轉,竟就不要打「西」了,荒謬之至!
      別說評述員了,現在連播放也少呢,就是有播的,製作也頗隨便,不知是否因市場太小?好的評述,對推廣乒乓確大有幫助,旋轉和細膩技術,確應靠此傳揚的。
      要請劉國樑也不難的,只要不跟中央台撞期,況且他哥也在港當教練呢。

  3.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看到教練和網友的分享,我也不吝嗇發表一些拙見。
    1. 專業化Vs大眾期望

    大部份觀眾一般喜歡看多次數的來回擊球/扣板/出枱拉板,但這偏偏就是乒乓波走向單一化的主因之一。

    減慢球速,減少球的旋轉,把發球/接發球/枱內球的技術含量影響降低。扼殺了横板弧圈以外的打法。不同風格的發球,直板快攻,横板削球等多元球風,現幾乎絕跡。球風越走向單一,欠缺變化,越走向沉悶。

    網球近年的走向也類似,球大了,球速慢了。大大有利底線抽擊球手。直接發球 ACE 得分少了,發球上網的球手也少了。大家看到的,就只有球手在底線大力抽擊。球員加大肌肉量,運動能力,技術含量的增長反而少了。例如: Drop shot, lob shot…。女子網球手趨向男子的力量筋肉型,可見一斑。往日細膩的球風不復見。

    故此,拙見認為乒乓球的發展,不應該麻目迎合大眾口味,由非專業主導專業。當大眾都不把乒乓球視為一項專業運動看待,試問如果提升乒乓球的地位?專業化(開放而非封閉)應該是個開始。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中佬兄:
      多謝惠賜高見,一針見血!
      1. 所言極是,ITTF應細讀。單一化最不智的是,犠牲如此重大,連直板亦成稀有「品種」後,乒乓球的受歡迎程度並無增加,地位也無提高,反而更似衰落了。
      請問網球也曾加大了球嗎?所為何事?
      往日碧加、蘭度、阿加斯、張德培、伊凡尼西域……全部各有不同風格,獨特鮮明。不知網球單一化後,受歡迎程度有何變化?

      •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    球联為咗增加可觀性(即來回板數),近年不惜在網球和場地物料做手腳,令球速慢,在空中時間長,落地弹得高,從而製造更多的時間,反應擊球/回板。做成球手長期留守底線,上網球手碧加,森柏斯這類球手已成上代恐龍產物。費達拿,拿度,祖高域都是善長底線抽擊的球手。而最近,連費天王都表示感受到美網的球速很慢,官方才承認在場地物料上改動,做成慢速。

        •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      而且四大滿貫的場地各有特色,只適合獨有打法的球手,有点相生相尅的味道。所以,以前能夠克服四種不同場地和对手打法,而取得四大滿貫,是很難得的。在缺乏獨特性下,球風百花齊放的情況,近年都没有出現了。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對,還有森柏斯。真想不到網球原來亦慘遭此劫!怪不得發球上網像消失了,此打法不受觀眾歡迎嗎?看來頗悅目呢。
          更想不到的是,網聯竟敢暗地裡動手腳,直是猖狂。

          • 打直板的中佬 says:

            我覺得以贊助商的立場(包括舉辦,電視直播和廣告單位)都希望從賽事中賺取多點收益,比賽時間也相對地掛鈎。

            發球上網的進攻風格確是賞心悦目,發球,上網,扣殺,得分。很快就拿下一局。但对主舉單位和不太懂欣賞的現場觀眾,可能覺得不是味兒。(現場門券很貴~笑)

            上網球手一般都把自己的發球角度隱藏得很好,故此對手很多時都不夠時間接到或擊出具質量的接發,跟著就上網截擊得分。 如果双方都是上網好手,很快就 一局,繼而一盤。(情況有点似乒乓球吧~笑)

            當然,球手的高額比賽奬金也是從舉辦單位來的。

  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  對,正是乒乓的發球搶攻,恐早晚步其後塵矣。
            也別忘記,贊助商付出的高額獎金,也是來自賞心悅目之觀眾呢。

    • Aa says:

      我覺得大衆喜歡看對拉的原因是因爲其他根本看不清,致勝因素看不清,就無滿足感可言。
      而乒聯想提升觀衆人數,應該首要專注改善拍攝質量,而非改變遊戲規則。

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其實一味對拉,或獨沽任何一味,看久也會生厭的。當有快有慢,長短兼備,節奏多樣,層次豐富才精彩。
        惟望乒聯早日覺悟前非,好使球迷得救吧。

  4. Peter Tang says:

    嗯,我也有同感。

    器材方面,在英倫這邊,成品拍都是包得密實,套膠給包裝紙覆蓋着,上面除了印有某某球星打球英姿外,還有如Aa兄所提及,什麽速度控制旋轉一堆全無準則的數字。套膠品質既摸不到,又給那包裝紙蓋住,價格成了選購的最大指標。我曾玩過一塊新拆開的成品拍,看似不錯,但發球一“開西”便馬上令我搖頭。

    英國一位洋人乒乓教練說,在他接觸過琳琅滿目的成品拍裏,他只推薦其中兩三款。說個題外話,他觀察到一個現象:他的學生裏有很多都買了不俗的球拍,但卻沒有買拍套,打完球後直接把球拍扔進背包便算!

    作爲乒乓愛好者,坦白說有時看球賽我都挺納悶的。一,看那些年代比較久遠的,小球球速較快,畫面像素比較差,有時連球在哪裏也看不清!二,乒乓球的來回板數實在太少了,太多接失發球、第三板擊殺、或第五板便結束,有時我都覺得無癮。

    中國隊獨大都是原因之一吧,想當年林丹vs李宗偉,中馬大戰。全城觸目的程度,乒乓球好像重未有過。不知當年奧運王皓鬥柳承敏,有否引起中韓大戰的震撼?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Peter兄:
      砌板的型號還要花樣繁多呢。在香港,較為可取的我只見過一款。(順帶一提,奉勸兄台需砌板了,成品拍不夠用耳,性能及價錢都會好很多的。)
      為何不用拍套呢?網球可也用拍套?
      小球時代,板數少確是問題,削球對削球更是催眠曲。
      中國獨大也是問題。乒乓的觸目大戰,王皓鬥柳承敏那次有些氣氛,在八十年代中國對瑞典的氣氛更濃,但均似談不上全城注目,或因乒乓不及羽毛球受歡迎吧。

      • Peter Tang says:

        嗯,其實我很喜歡看發球和前三板較量的,只是有時覺得板數少的場面太多的話,停頓多過比賽,拾球多過打球,有點不是味兒而已。當然,如自己落場,巴不得發球直接得分!

        謝謝張教練關心!其實我現在用的是砌板,雖初級,但夠用有餘了。那塊成品拍是我一位洋人同事的。説來,乒乓在英倫這邊算是大衆化運動。不計酒店酒吧學校,在我住的城市,在空地、公園、商場,都擺有球桌(還有球拍和球),免費任玩,不過大部分人都在打“滴滴仔”而已。説來,英國佬還挺好的,球拍和球都很少不翼而飛。

        T2我也有看過,畫面清晰,有煥然一新之感。小弟對其他運動認識膚淺,更不懂評論,聽過中佬和Aa朋友的分析後,我也長見識了!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前三板對進階的球迷是精彩的,技術要求甚高。ITTF卻犧牲進階球迷,以遷就不知會否成為球迷之外行觀衆。
          能普及很好,怪不得近年英國隊的成績顯著進步了。請問在你感覺中,洋人眼中對乒乓之印象如何呢?

          • Peter Tang says:

            張教練,

            在我感覺中,與其說乒乓是英國人的大衆化運動,不如說是大多數人都接觸過的悠閑小玩意而已。大家都在打“滴滴仔”- 即大家打球都只懂“撞擊”,不懂“摩擦”。

            跟足球相比,乒乓絕對冷門。我猜想很多洋人都不知 Paul Drinkhall 是誰。

            我以前一位同事,在洋人眼中算是乒乓行家/高手了,但他對直拍的認識仍是單面打法 – 顯然他仍未知道有直拍橫打的存在。

            以上衹是我的主觀感覺而已。説來,teessport.com 應是英國最具規模/權威的乒乓用品零售店,教練有聽過嗎?有空可以瀏覽一下。

  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  Peter兄:
            謝介紹!「悠閑小玩意」,看來跟在下理解相若。
            Paul之「份量」似不輕。還以為Pitchford最出名呢。
            瀏覽了一看,果然琳瑯滿目。謝介紹!

    • Aa says:

      我倒覺得板數不是問題,我甚至覺得發球得分是最精彩的。
      關鍵在於觀衆是否看得見致勝因素。

      一國獨大也不是問題,問題是觀賞體驗差,導致觀衆人數太少。
      看看美國NBA,一樣是一國獨大,但是拍攝清晰,觀賞體驗好,觀看人數多,才有商機去辦更多比賽。
      足球也一樣,某網站說是中國最受歡迎運動我是真的不信的..

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對於在行的觀眾,這確是更精彩的。能令多些外行觀眾明白,更是治本之道,此之所以,畫質慢鏡、評述都很重要。
        NBA之例有理,一言驚醒,想來網球亦多是美國球手决賽。現時無心製作,不知是否因覺市場太小之故?
        足球不信,是指大陸聯賽水準低?

        • Aa says:

          足球在中國不算普及,但是居然能成爲中國最受歡迎的運動,這就代表了受歡迎程度和普及程度並無直接關係,反而觀衆人數對受歡迎程度的影響可能更大。

  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  對。於推廣而言,必須弄清何謂「受歡迎」、「普及」和「觀衆」?
            ITTF似乎沒弄清楚,那些在電視上偶爾看到大球對拉叫好,但不諳旋轉的「觀衆」,真會轉化為閑時打一下球的愛好者嗎?這是一重要問題。

  5. Aa says:

    呵呵呵~既然你問我~咁就
    1. 器材複雜,標準不一
    例:旋轉9控制10速度10(差不多每塊膠皮都是這麼寫,你叫我怎麼選?)
    (看看泰拳,裝備容易選擇,人只要打就行,拳套設計又靚又多,當然適合忙碌的上班族舒壓)
    解法:設立海綿硬度,膠皮粘度,膠皮顆粒高度、寬度、排序、密度的數據強制標註。
    2. 老土裝束
    普遍的乒乓球裝束非常老土,雖然近年有改善,但與網球拳擊高爾夫單車等比起來還是差很多。即使是國際球星的裝束還是偏向老土,只有少數比較潮的例如Bernadette Szőcs。
    解法:… 個人覺得乒乓球衣太多圖案的話,皺褶時會很亂,還有剪裁要合適。
    3. 科技落後
    3.1-眼盲裁判
    當網球和足球已經有邊線技術或一整隊虛擬助理裁判協助判決時,乒乓球的擦邊球還在靠眼盲裁判和對手的誠實。
    如:https://ettcblog.wordpress.com/2015/08/03/ask-the-ump-did-it-happen-or-not-a-disputed-call/
    解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Ws-QuQBHHM
    3.2-av畫質
    參考足球,每次入球後都有多角度慢鏡重播,又有數據分析,不懂足球的也會看得明白。
    反觀乒乓球,即使識打球的也未必看得清轉播的快速模糊影像,講解員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只能在贏球後說幾句“漂亮“,或者講一堆與得分無甚關係的說話。
    但這不是旁述的錯,因爲乒乓球速度之快,即使坐在球證的位置,也未必看得清、看得切每一球的動作,更何況是在轉播間的旁述。
    所以我認爲應該加強拍攝質量,特別是得分球及發球的慢鏡重播,還有拍攝角度要合適球不能被遮擋。
    這樣旁述就可以清楚講出,觀衆亦可以清楚看出,發球的旋轉,得分球的要素等等。
    (還有有時裁判判罰又不講犯了什麼規例,是要我們猜手語嗎?)
    3.3 幾十年冇變過的乒乓球體驗
    3.3.1 智能數據記錄vs石器時代
    現在跑步有各種手錶或應用程式,一大堆記錄心跳、速度、路程、消耗卡路里的功能。
    現在的單車碼錶有均速、轉速、距離、斜度、最高速又是一大堆的功能。
    解決方法:
    1)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Mvm7t2Hyjc
    2)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av20476235/
    3.3.2 效率社會中的低效率運動
    就係執波啦。乒乓球係最浪費時間執波的運動之一。籃球足球排球有隊友分擔,乒乓球?
    解決方法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RJtVoqIg7A
    4. 諗到再補 :3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Aa兄:
      多謝兄台惠賜高見,獨到詳盡!
      1. 別說愛好者,就是自己作為教練,進到店舖看著五花八門的型號,亦暈頭轉向,眼花繚亂,初學者更幾無法選擇。
      請問泰拳還需何裝備,頭盔、護膝之類?
      2. 所言極是。人家拳擊赤裸上身的裝束,竟也感覺比乒乓服裝時尚!
      Bernadette頗搶眼,在歐洲受歡迎嗎?
      3. 所言又極是,ITTF應細讀。
      3.1 猶記得當年孖寶奧運雙打决賽,一局尾段像刁士的關鍵時刻,發球被判犯規,回港後乒總之資深國際裁判,仍謂不知何故。
      3.2 畫質幫助確很大,於推廣更甚,慢鏡尤合解釋發球、接發球和旋轉等細微技術。
      3.3.1 電子球枱早該使用,不單噱頭吸引,更有實際訓練作用。現時練落點,靠放上紙張。乒總在商場的示範活動,向廠商借幾張枱,任公眾試玩,吸引力倍增不止。
      石川一片的拍攝水準很好,是廠商拍的嗎?乒乓的土味盡消,平日看國家隊的短片,球技確是驚世駭俗,但馬琳赤裸上身,教練摺高褲腳之類,像武館一般,無眼睇也。
      看,有兄台高見,有拍攝技術,有新穎球枱器材,有球星,題材易找,所欠缺的,獨ITTF之腦袋矣。
      3.3.2 網球會否差不多?

      • Aa says:

        1.拳套,圖案設計和顏色衆多。
        2.我只知道Bernadette在某網站被評爲最索的女球手.. 哈哈..
        我猜服裝打扮應該佔了一定的因素
        3.3.1應該是的,是廣告
        有興趣或者可以寫封信去香港乒總或國際乒聯提議提議?可惜我還未有這個精神時間…
        3.3.2 網球更差,但比起健身、跑步、游泳、單車、籃球等無需預約場地、器材簡單、實在是比較不方便。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2. 相信球迷也歡迎多些Bernadette類球手出現呢。哈哈!
          3.3.1 不知電子枱的質地、彈力,是否跟普通木枱完全一樣?或是有所差異,遂少見用?
          看來可省點氣力了。記得當年初轉大球時,歐洲也曾有球迷發起網上聯署反對,有不知多少萬個簽名呢。

      • Aa says:

        3.3.3
        不要再在選手背上掛號碼牌
        專業點,這樣會影響選手發揮的

Aa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