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規則器材屢改成癮,ITTF病態思維之底蘊

大陸傳媒報導,ITTF(國際乒聯)於今月擧行之白俄羅斯公開賽U21組比賽中,試驗兩項新乒乓球規則──改用彩色球,以及發球擦網取消重發,繼續打。如效果理想,將來很可能在成年賽事全面實施。

早前加高球網之傳聞仍未有新消息,暫喘一口氣之際,ITTF已陸續有「傑作」出爐。自改用40+新球之後,已有許多球友,不論新舊老幼,均齊聲驚呼乒乓球已面目全非,「It is a different game!」。較年輕的球友,或不瞭解ITTF屢改乒乓球規則器材成癮的病態底蘊。

自一九九九至二○一四年,一個名叫沙拉拉(Adham Sharara)的埃及加拿大人,擔任ITTF主席長達十五年之久。任內他公開向國際傳媒表示,要乒乓球躋身世界最受歡迎球類運動首五名之列。作為球迷,當年聞悉主席胸懷如斯壯志豪情,自是欣喜,但沒有料到的是,其方法就是近廿年來沒完沒了的所謂「改革」。

 

乒乓球規則器材屢改成癮,ITTF病態思維之底蘊(圖片來源:Sports.sohu.com)

乒乓球規則器材屢改成癮,ITTF病態思維之底蘊(圖片來源:Sports.sohu.com)

 

ITTF認為,要乒乓球受歡迎,便要吸引觀眾;要吸引觀眾,便要增加比賽中的來回板數;要增加來回板數,便要減弱球的速度及旋轉,使球變得容易打,大球政策應運而生。實施十多年後,觀眾仍未來嗎?再改、再減弱些,像煮餸一樣,不夠鹹嗎?再多撒幾把鹽吧,那怕整碟餸菜已然變味。

為了吸引觀眾,打破中國隊獨大,增加競賽氣氛是另一重要方針。這確是要點,然而ITTF不擇手段,所有改動幾乎莫不衝此而來。像文首談及之兩項新乒乓球規則試驗,便是為了外隊容易判別中國隊的發球旋轉,以及增加比賽的運氣成份,令實力不及中國隊的球員較多機會得分。這類手段,能拉近中國隊和外國球員的差距,能吸引觀眾嗎?

現時沙拉拉的繼任人,是其得意門生湯馬斯(Thomas Weikert)。愛因斯坦曾言:「精神錯亂,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覆作同一件事,卻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。」(Insanity: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.)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球拍器材 and tagged , , , 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本篇文章引用網址:



13 Responses to 乒乓球規則器材屢改成癮,ITTF病態思維之底蘊

  1. Ken says:

    請問會唔會教大人

    多謝教練的資訊

  2. Paul Lam says:

    教練,有沒有聽說今年10月開始,球網加高1cm呀?

  3. Paul Lam says:

    多謝教練的資訊

  4. Peter Tang says:

    謝謝解答,長知識了!

  5. Peter Tang says:

    張教練,很久不見,又能讀你的新文章了!不如這樣吧,球手若願意選用一切“橫拍兩面反膠”以外的配置,能賺取額外積分提高排名。不知會怎樣?

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Peter:多謝賞面!香港有用類似方法的(獎勵多用長膠的削球)。但恐怕返魂乏術了,現時球的旋轉已弱到令那些特別膠皮打法已無威脅,再多獎勵也難勝出的。
      如那些膠皮打法有威脅,只少人用,獎勵挺不錯的。

      • Peter Tang says:

        張教練: 嗯,非主流的配置,目前仍由海外乒團捍衛着,如西班牙何志文、奧地利丁毅、荷蘭李嬌、德國單曉娜。但看他們的年齡,最後生的單曉娜都三十幾,相信後無來者了。

        彩色球的采用更是荒唐,這連發球的假動作藝術也被打壓了!球手若招架不住,應該多練習判斷接發球技巧,或自己也學習假動作發球,以牙還牙才是。街童們也是食西長大的。

        可否離題問一下,請問日式直拍的方形設計,是純粹外觀設計,還是對擊球發力有幫助?

        • 張教練 says:

          至最近期之奧運,何志文和李嬌仍勝許多後生仔女呢,但ABS球後,此情恐難再矣。
          ITTF才不跟你管這些,不夠中國隊打嗎?換球、換器材、輸入中國球員、限制中國隊參賽人數……直是不思長進!
          日式直板的板身較長,其擊球重心比中式直板距離手稍遠些,正手起板發力時力量更猛,造就了南韓劉南奎、金澤洙和柳承敏等幾代悍將。其打法剛勁雄猛,賞心悅目,自成一格,廣受球迷歡迎,打敗過中國隊,卻不敵ITTF的大球政策。

張教練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